中國傳統建筑是建在家臺基之上的。在一進或二進的四合院中,正房、宅門和垂花門的臺基在同一個水平高度上,倒座房、東西廂房、游廊的臺基比正房要低一層臺階(約13cm—15cm)。這種高低的差異,是為了突出正房和宅門、垂花門。 ![]() 如果是三進院落的四合院,第三進院落的室外水平高度要比前邊的院落高出13cm—15cm(即一層臺階的高度),后院的廂房或正房,也要隨室外地面的長高而提高自身臺基的高度。后院各房的臺基提高以后,其正房臺階比前院正房要高出一階(13cm—15cm),廂房的臺基也比前院廂房的臺基高出一階,處在與前院正房臺階等高的位置。如果后院只有后罩房的話,后罩房的臺基可與前院正房的臺基相平。
由于北京四合院大多為坐北朝南院落。院內的雨水要從東南方向排出院外,故院內的地平至少 要高出院外一步—2步臺階,以保證雨水排放的通暢。這樣,我們就得到了一個室外地平和臺基標高以等級數增減的關系。 室外地面的標高變化,保證了雨水的排放;而臺基標高的變化,則確保了臺基對于地面的相對高度,具有防潮、保護木柱根部不受雨水浸蝕等功能。 四合院個房間的臺基中,廂房臺基(倒座房、游廊同)高出室外地面2步—4部,正房(宅門、垂花門)臺基高出室外地面3步—5步。臺基的邊沿安裝階條石;臺基轉角部分安裝埋頭石;臺基下部安裝土襯石;柱根下部安裝柱頂石;房間的臺階安裝踏跺石;兩側安裝垂帶石。這些石活,對保護 和加固臺基、襯墊柱根、方便出入、美化基座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。 四合院的地面,有室外地面、廊內地面以及庭院甬路、散水等部分。傳統地面做法多用磚料鋪墁,但依材料、做法不同,可分為若干等級,差別很大。最高等級的“金磚墁地”多用于宮殿壇廟建筑,極少見與民宅。民居中地面做法比較講究者為細墁地面。墁這種地面時,要求對磚料進行砍磨加工,使磚料規格統一、尺寸精確、棱角完整、表面光平。鋪墁后還須用桐油浸泡,稱為“鉆生”。用這種材料和工藝墁出的地面平整、細致、整潔、美觀、堅固耐用。 稍遜于細墁地面的,稱為淌白地面。這種地面只要求磚料砍磨四個小面,稱“干過肋”,不要求砍磨大面,墁出的地面稍顯粗糙。最簡易的地面做法為糙墁,磚料不進行砍磨,磚塊之間縫隙較大。糙墁地面只能用于室外,或做甬路,或做散水;細墁地面用于講究的內室;淌白地面則多見于一般民宅的室內地面做法。由于傳統建筑的地面時由規格不同的磚塊鋪墁,因此,就產生了多種多樣的磚塊排列形式。這種排列,頗具藝術性,也是值得借鑒的。
|
四合院中式裝飾設計(北京)總部地址:北京市朝陽區高碑店古家具文化一條街89號
24小時服務手機:13381115162
聯系電話:010-85775818 VX:sihemy88 E-mail:[email protected]
Copyright(C)Beijing SHMY Archite ctural Design Co.Ltd 京ICP備09092636號-3 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8147
版權所有:北京四合茗苑建筑設計有限公司